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

轉轉轉

(南)《相應部。蘊相應》99經
(北)《雜阿含經卷十》,266經。

比丘們,輪迴沒有能被探知的開始,
眾生被無明所障礙,被渴愛所拘束,而在輪迴中長夜流轉不能結束痛苦。

比丘們,縱或大海有乾涸消滅的一日;
然而,我不說被無明所障礙、被渴愛所拘束的眾生有能夠結束痛苦的時候。

比丘們,縱或須彌山有崩塌消滅的一日;
然而,我不說被無明所障礙、被渴愛所拘束的眾生有能夠結束痛苦的時候。

比丘們,縱或大地有敗壞消滅的一日;
然而,我不說被無明所障礙、被渴愛所拘束的眾生有能夠結束痛苦的時候。

比如以皮帶綁於鐵柱的狗兒不斷繞著鐵柱旋轉這般,
那些不親近聖人與善知識、未能聽聞善法的凡夫,未經法的良好訓練而認為:
色是自我、受是自我、想是自我、行是自我、識是自我,
我擁有識、自我在識之中、識在自我之中。
凡夫們繞著色旋轉、繞著受旋轉、繞著想旋轉、繞著行旋轉、繞著識旋轉,
因而未能從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中解脫自由、
未能從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中解脫自由,
乃至未能從苦中解脫自由。

比丘們,然而對於親近聖人與善知識、聽聞善法的聖弟子而言,
他們受過法的良好訓練而不認為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是自我,
不認為我擁有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
不認為自我在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之中,
不認為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在自我之中。
聖弟子們不繞著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旋轉,
因而能從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中解脫自由、
能從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中解脫自由,
乃至能從苦中解脫自由。

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

生活(巴利藏荒野經)

(南)《相應部經典。荒野經》SN01‧10

天神問:

「那些住在森林裡的修行人,過著寂靜清淨的生活,一日僅一食,如何能容光煥發?」

世尊答:
「他們不對過去悲傷,不對未來冀求,安住於當下,所以容光煥發。
對過去悲傷、對未來冀求,那些愚人們因為如此,而如同被割下的新鮮蘆葦般日漸枯萎。」

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

什麼不是佛教 (節譯)

(南)《長部經典。梵網經》
(北)《長阿含經卷十四。梵動經》

比丘們,一般人是這樣讚嘆如來的:
有些受信仰者供養的外道修行人,他們奉行有礙於解脫之道的不正確方式來維持生計,

例如施用咒術令人開運、占卜、預言、拜神、祭天、許願、還願、治病、看風水、驅使鬼神等等; 而修行者瞿曇遠離了這些有礙於解脫之道的不正確方式。
...比丘們,一般人僅以這些細微的瑣事讚嘆如來而已。
比丘們,除了這些次要的事情外,
尚有深邃、難解、令人寂靜、微妙、不能以一般想法掌握、僅能被智者所瞭解之諸法, 如來瞭解了它們並開演於世。
只有根據這樣的事實讚嘆如來,才是真正的讚嘆。

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

Schoeller WB-400簡介

Schoeller WB-400是一種高科技的三層式布料。
最外層採用人造纖維以及萊卡彈性布料,
提供身體運動時最大的自由性。
Extreme系列並且混紡高強度的Condura纖維,大幅提昇耐磨能力。
中間層則是採用PU塗層,確保防水能力,而(非薄膜)不影響透氣性。
內層則是高密度刷毛,能蓄積熱能並穿著舒適。

特點:
1.可靠的抗風及抗水性。
2..耐操、長效、抗磨損、不起毛球。
3.優異的保暖能力。
4.良好的透氣性。
5.永久彈性長保衣服外觀。
6.易於保養。

適用場合:登山保暖、雪地運動、冬季休旅。

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

本我在哪裡?(巴利藏觀法經試譯)

(緣支)(南)《相應部。蘊相應》90經
(北)《雜阿含經卷十》,262經。


一時,許多長老比丘居於波羅奈國之鹿野苑附近,那時世尊入滅不久。
某個傍晚,尊者闡陀離開了禪修狀態,

拿著鑰匙去到各精舍,到處對長老比丘請教:「盼尊者長老們告誡我,
盼尊者長老們教導我,盼尊者長老們為我說法,讓我能瞭解世尊之教法。」

尊者闡陀說完後,各長老比丘對尊者闡陀說:
「學友闡陀,外在的物質世界(色)不是恆常不變的,

對外在物質世界的感受(受)不是恆常不變的,
基於感受而生之思維(想)不是恆長不變的,
基於思維而生之意志造作(行)不是恆常不變的,
對於外在世界的認識分別(識)不是恆常不變的。
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是沒有本體的,
一切的造作都非恆常不變的,一切的外在現象都是沒有本體的。」

那時,尊者闡陀心想:「我也是這麼認為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無常,
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無我,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。
然而,當一切的意志造作寂靜時,當一切的愛戀捨棄時,當一切渴望滅盡時,
我的心不歡欣,不能產生信心,不能安穩,不能解脫,
取而代之的是焦慮與執著。我反思:『若如此,誰是本我呢?』
但是,真正知法的人是不會有這般的想法的。

所以,有誰能為我說法讓我知法呢?」

然後,尊者闡陀心想:「尊者阿難正住在拘睒彌國之瞿師羅園,
其被世尊所稱讚,且被有識的梵行同修者所敬重,
尊者阿難能為我說法讓我知法,我信任尊者阿難,我何不去找他呢?」

接者,闡陀收拾好隨身物品後前往尊者阿難之住處,
見到尊者阿難後相互寒暄完坐於一旁,闡陀向尊者阿難說明前述求法之事。

闡陀言:「盼尊者阿難告誡我,盼尊者阿難教導我,
盼尊者阿難為我說法,讓我能瞭解世尊之教法。」

尊者阿難言:「我對尊者闡陀能敞開心胸且破除成見感到欣慰,
所以,學友闡陀請仔細聽著,你有能力瞭解世尊之教法。」
那時,尊者闡陀聽聞自己有能力瞭解世尊之教法,心中滿是喜悅。

尊者阿難言:「我是親自從世尊處聽聞他對迦旃延比丘有如下的教導:
世人多有兩種極端的看法,世間是實有的或是世間是虛無的。
迦旃延, 對於以正確的智慧實際觀察世間的生起的人來說,
他不會有世間是虛無的見解;
對於以正確的智慧實際觀察世間的結束的人來說,
他不會有世間是實有的見解。
迦旃延,世人多因攀取、執著、偏見而被束縛;
但有正確智慧之人不攀取、不執著、不固持『本我』的看法,
對於『生起的只有苦,滅去的也只有苦』這件事沒有懷疑跟疑惑,
如此的智慧不憑藉外物而產生。迦旃延,這就是正確的見解。
迦旃延,『一切事物實有』,這是第一種極端的看法,

『一切事物虛無』,這是第二種極端看法;
如來離開這兩種極端,以中道說明:
『所謂此(緣支)存在所以彼(緣支)存在,此(緣支)生起所以彼(緣支)生起,
因為無明而行生起,因為行而識生起,因為識而六處生起,
因為六處而觸生起, 因為觸而受生起,因為受而愛生起,
因為愛而取生起,因為取而有生起, 因為有而生生起,
因為生而老病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生起;如此這般都是苦的聚集。
然而,此(緣支)不存所以彼(緣支)不存,此(緣支)消滅所以彼(緣支)消滅,
因為無明的滅盡而行滅盡, 因為行的滅盡而識滅盡,
因為識的滅盡而六處滅盡, 因為六處的滅盡而觸滅盡,
因為觸的滅盡而受滅盡,因為受的滅盡而愛滅盡,
因為愛的滅盡而取滅盡,因為取的滅盡而有滅盡,
因為生的滅盡而老病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滅盡;如此這般都是苦的消滅。』」

尊者闡陀言:
「學友阿難,這正是有同情心、利益心之尊者阿難為同修梵行者所說之教誡,我現從尊者阿難處親受教導,而能洞悉法義。」

說與不說者(巴利藏申恕林經試譯)

(南)《相應部。諦相應》申恕林品31經
(北)《雜阿含經卷十五》,404經。

一時,世尊與比丘眾共坐申恕林間。世尊手握樹葉,問諸比丘:

「你們的看法如何,我手中之樹葉較諸申恕林之樹葉,何者數量為多?」
比丘答覆:「大德,林中之樹葉遠多於世尊手中之樹葉。」
世尊言:「如同這般,經我證智而知曉之諸事中,
為你們宣說者如手中樹葉般的少,而未向你們宣說者如林中樹葉般的多。
比丘們,我不宣說者是何原因不說,
因彼等不具利益,非聖潔生活的基礎,
不能導向厭、離貪、滅盡、寂靜、證智、正等正覺以及涅槃。
比丘們, 我所宣說的是什麼呢?
我所宣說的是苦、苦之集、苦之滅、乃至苦滅之道之四聖諦。
因何原因而我宣說四聖諦,因彼等有益、乃聖潔生活的基礎,
可導向厭、離貪、滅盡、寂靜、證智、正等正覺以及涅槃。
因此,比丘們,你們應當努力學習四聖諦。」

(以上僅供參考,不保證內容之正確)

自力解脫的佛教(巴利藏大般涅槃經節譯)

(南)《長部。大般涅槃經》,DN.16
(北)《長阿含經。遊行經》

世尊將逝,阿難憂悲,盼世尊遺教僧團。
世尊對曰:僧團還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呢?
我所說法於內於外皆無區別,沒有什麼東西是如來藏在手中而不願教導的。
如來從不認為自己領導著僧團,亦或是僧團倚靠著如來,
如此如來對於僧團還會有什麼遺教呢?
....(略)因此,阿難,
你們應當將自己當作大洋中的島嶼,倚靠著自己,而不要尋求外在的倚靠。
你們應當將法當作大洋中的島嶼,倚靠著法,而不要尋求其他的倚靠。
以上所說是為何意?
若比丘對於肉體(身)、感受(受)、心念(心)、
乃至心中察知的任何事物(法),
能不斷認真地、清明地、留意地深思,直至克服了世上的欲望與悲傷,
即為如是(即四念處)。
阿難,現在或我死後,若有比丘能按此修行者,當能獲得最高的成就。
(以上僅供參考,不保證內容之正確)